利息保障倍数指的是什么(利息保障倍数的意义)

来源:法大大发布时间:2023-06-30 15:26:30

利息保障倍数指的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coverage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利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表明企业经营业务收益相当于利息费用的多少倍,数额越大,偿债能力越强。因此,准备放贷的人应根据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做出明智的选择。

利息保障倍数的公式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数=(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公式中:

(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这里的财务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还包括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分子: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总销售收入-总可变成本-固定经营成本

分母:“利息成本”: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利息费用作为财务费用入账,不单独入账,外部用户通常无法获得关于利息成本的准确数据,分析人员通常使用财务成本而不是利息成本来计算,因此存在错误。

利息保障倍数指的是什么(利息保障倍数的意义)

利息保障倍数的意义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或付息还本能力的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可用于支付利息的利润或现金与利息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表明企业支付利息能力的高低。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利息支付能力越强,反之越低。

表明企业每1元利息费用有多少倍的息税前利润作为偿付保障。我们知道,企业的长期债务在没有到期之前,不需要每年还本,但需要按季、按年支付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的核心意义在于从经营角度,看待短期偿债能力。利息倍数小于1 ,即息税前利润不能覆盖利息费用,这可以说明净资产在减损,但这并不代表公司一定无法偿付利息。所以,在评价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时,利息保障倍数不能作为唯一指标,但可以作为重要的佐证指标,毕竟一年的经营成果都不够付利息的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也不能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