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大大发布时间:2017-12-08 00:00:00
银行保函融资陷阱有哪些,如何避开陷阱?
银行保函被广泛用在国际贸易中,银行保函是由银行开立的承担付款责任的一种担保凭证,银行根据保函的规定承担绝对付款责任。虽然在国际贸易中跟单信用证为买方向卖方提供了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但不适用于需要为卖方向买方作担保的场合,也不适用于国际经济合作中货物买卖以外的其他各种交易方式。所以为了降低当事人的风险,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就是以银行信用的形式所提供的保障措施。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保函融资事件不显见,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银行保函融资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银行保函融资常见的陷阱主要在:
1.出资方根本不具备担保条件,却承诺一定能开出保函;
2.要求融资方支付一定额度的现金,作为公关费用,不开收据,也不在合同中体现;
3.与银行内部人员(一般都是行长)勾结,以非法的手段开出手续齐全的保函(非法是指未经过银行审贷会及上级批准);
4.出资方对融资方考察后,会拿出一个简单的漏洞百出的不容修改的协议(或合同)与融资方(融资方)签约,协议上规定,《银行保函》开出并由项目方银行核保后,项目方必须一次性付清所有手续费;并要求一周(最多两周)内项目方银行必须放贷,如不能放贷则不负任何责任等。
开立银行保函有哪些常见操作误区?
误区一:一些附带条件的保函,这些保函很多时候只能用在公司账本上,作为信用的增强,但是永远没有机会去融资或上盘,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发生在欧洲开往亚洲的BG上,大家要多家留意。
误区二:如果您买到或租到一张“租证”,上面标注很清楚是“租的”,那么这张证对于很多交易方,或贷款方来讲都几乎等同一张废纸,没有一点用途。要留的是,租证的字眼可能在一些欧洲国家是没有问题的,但亚洲不行,香港也不行。银行甚至于不会接受这样的保函,于是保函发出来,开证方、接证方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它去了哪儿,消失了。
误区三:开证方与接证方(开证银行与接证银行)之间的程序的对接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协调或协调不好,也会造成接证或发证的不成功。这种情况,很常见,于是引发了开与接证方之间无休止的互相吵架与埋怨。
误区四:保函开证行不是一个银行实体(anonbank entity),这也是一个很多朋友都可能遇到过或吃过亏,一个非银行实体发出来的SWIFT ,往往是没法与一个银行实体的接证行沟通上的,信息基本都会被接证的银行实体忽略,于是又是一场罗生门的闹剧,一边说发出来了,另外一边却投诉没有收到。。。。。。
误区五:一些贷款方(FUNDER)只接受有CUSIP 或者 ISIN号码的保函,这样一来,就意味真他们只会接受seasoned instruments,你就不能给freshcut bank guarantee。
如何防范银行保函陷阱?
开具《银行保函》是一种合法的、信用较高的融资方式,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融资,应尽量争取。在融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就能防范陷阱:
1.向省一级分行核实出资方的信用额度;
2.向省一级分行核实出资方银行有无开具保函的权力,可开多大额度;
3.出资方是否认真办理反抵押手续,如果不认真或不办理,那一定是假的;
4.任何收费应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中未约定的不能支付,任何支付应有正规收据;
5.保函开出后,应到银行的信贷部门核实;
6.合理的费用支付方式应是:保函核保后付一半,贷款到账后再付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