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说的法律科技(LawTech),最全解读来了

来源:法大大发布时间:2017-12-08 00:00:00

2017年,法律科技LawTech这个词尤为火爆。从互联网+法律,再到法律电商,再到法律科技,这个过程进行得悄无声息,但是法律科技却清晰的渗透到大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电子合同。

LawTech,是“Law”与“Technology”的组合词,意为法律科技。与FinTech类似,法律科技主要指利用AI、区块链、大数据等全新的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法律业态、提升法律服务体验的高新技术及其具体应用。

 

如果你不了解法律科技

法律科技最早诞生于21世纪初的美国,最早一批公司如Rocket Lawyer和LegalZoom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它们为客户提供动态文档、智能合约和法律咨询。而就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已有超过7.5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美国的“法律科技”行业,并且此类投资仍在继续。

法律科技在中国前身称为“互联网+法律”,早年主要指通过科技手段,在项目管理、计时计费以及法律检索方面的创新,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下场景开始向线上环境迁移,面对大量的新型线上争议纠纷,传统的法律服务已经越来越难适应。

在这一背景下,以技术构建信任机制、弥补法律滞后性的呼声越来越大,“法律科技”也由此开始在国内兴盛,并日益深入到形态多变、场景繁多的“互联网+”行业中。

与早期国内“互联网+法律”的形态有所区别,时下热兴的“法律科技”不仅注重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同时也更为注重利用技术手段确保法律服务的有效性、安全性。法律科技的应用,让法律服务变的随时、随地并且更易获取,大大改善了法律服务的用户体验。

本质上而言,法律科技其实是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变革,是靠技术机制和法律联动解决互联网场景下的纠纷问题。随着法律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这一概念开始被更多人了解、接受,并逐步在房地产、金融、电子商务等法律服务需求高频的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放眼国内,电子合同可以说是法律科技领域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而国内最早提出“法律+科技”这一理念的科技公司也恰好就是专注电子合同服务的法大大。

 

如果你想知道法律科技应用

纵观目前国内五花八门的法律科技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工具类、服务类以及平台类应用。由于目前国内法律服务行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在以上三类应用中,由于工具类法律科技产品能够很好地解决法律服务的基础类问题,因而最为适应当前的国内的法律服务市场,成为了最为热门、最典型的法律科技应用。

在“2017年电子合同高峰论坛暨中国首部电子合同调研报告研讨”上,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徐家力出席19日论坛并做开幕致辞。他表示,互联网时代,法律的融合有了更多实现方式,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LawTech(法律科技)拥有更肥沃的成长土壤,电子合同就是LawTech的一种典型应用。在国内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下,电子合同应用需求也必然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路走来,法律科技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

1、“互联网+法律”的雏形:

“互联网+法律”或许是个新鲜名词,但是互联网法律机构由来已久。早先的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一直做的不温不火,最后都沦为了客户在平台上提问,律师回复“请到所内详谈”的模式。这样的服务意义虽不大,但这也是“互联网+法律”最原始的形态

2、“互联网法律电商”时代:

2012年前后,“互联网+法律”蓬勃发展。法律应用与互联网的结合更进一步,易法网、绿狗网、赢了网等以提供律师咨询服务的法律类电商开始出现,并掀起了一波“法律电商”的热潮。

然而,由于法律服务需求频次不高、产品难以标准化等原因,各家“法律电商”逐步往细分领域切入,并逐渐找到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3、“法律+科技”时代:

2015年以后,“法律+互联网”的整体方向逐步向工具型应用开始转变。随着腾讯、百度等BAT开始布局“互联网+法律”领域,越来越多的法律科技公司开始尝试采用技术手段解决传统法律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开始,法大大电子合同开始尝试与各类先进技术结合,以“法律+科技”相结合的模式改良了工具型法律服务产品的应用体验:


2015年,法大大与众安保险联手,实现了互联网+法律+保险的首次创新。

2016年2月,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与法大大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广仲在线仲裁系统将正式与法大大电子合同平台对接,互联网场景下的法律纠纷有了更快速、灵活、全程电子化的解决途径。

2016年8月,法大大联合微软(中国)、Onchain发起成立了全球首个大规模商用电子存证区块链联盟“法链”, 充分满足了电子证据司法存证的要求。迈出了中国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法律场景应用的第一步。

2016年10月,杭州云栖大会的区块链分论坛,阿里云邮箱联合法大大,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邮箱存证产品,为用户提供一套低成本、高用户体验的存证服务方案。

2017年9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带头撰写了国内首部电子合同调研报告。此举填补了电子合同研究领域空白,并为LawTech(法律科技)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尽管认知度低,但却有大作为

以电子合同的发展状况为参考,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法律科技迎来了一波发展热潮,但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法律科技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认知度较低。以电子合同为例,中国《电子签名法》在2005年就已正式实施,却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该法对于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合同的规制不完善,另一方面是技术上也不够成熟,导致实操上存在较大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虽然已在许多法院审判、仲裁案件中被认可,但国内部分企业对于电子合同的应用仍然抱有疑问。

尽管如此,法律科技正在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场景中,并逐步改变其传统的运营模式。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法律科技的典型应用电子合同甚至在网贷、在线旅游、制造零售等行业已成为合规“标配”。我们也看到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国家旅游局《关于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六省市启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有关事宜的通知》内也都着重提及了电子合同的使用,可以说在国家政策层面也在引导相关行业使用安全、合规的电子合同。     

                     


进入2017年以来,阿里巴巴、微软(中国)、携程、统一等大型企业开始引入电子合同,为企业信息化转型助力。传统纸质合同与当下商业需求无疑难以匹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管是从合规化建设,还是从企业降耗提效的角度,电子合同的推行都会成为“刚需”。